最高检听庭评议暨川渝重大毒品案件庭审观摩活动举行
实现听庭评议指导与区域交流共促
4月22日,最高检听庭评议暨川渝重大毒品案件庭审观摩活动在成都市新都区开展,以一案实现听庭评议指导与区域交流共促的叠加效果。最高检第十评议小组全程旁听庭审。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以及来自重庆市、四川省检察机关的相关负责人和业务骨干共计120余人参加庭审观摩。
本场庭审评议的唐某某、张某某、陈某某贩卖、运输毒品案,是由四川省检察院第二检察部精心选取的跨省域、多元素、重大疑难贩运毒品案件。被告人两次从广西购买大宗毒品运输到四川并分销至重庆等多地,犯罪链条长,毒品数量多,证据收集难,3名被告人不同程度地翻供否认犯罪事实,辩护人提出非法证据排除申请,进行无罪辩护,且本案涉及瑕疵证据的处理,庭审对抗性高,质证、辩论难度大。
成都市检察院出庭公诉人在庭前会议的基础上,通过层层设问、追问揭示了各被告人无罪辩解与客观性证据之间的矛盾及辩解的不合理性,有力驳斥了被告人翻供理由及其辩护人的辩护意见;在举证质证环节,采取多媒体示证方式,充分展示在案证据的关联性,将碎片化证据构建成完整的证据链条;针对涉案毒品未进行现场称量、笔录之间的时间重合、见证人缺失等证据合法性问题,主动申请侦查人员出庭作证,及时对证据“三性”进行补强和说明,有效确认了瑕疵证据的证据能力。在法庭辩论环节,庭审交锋激烈,公诉人立足刑法条文精准解析犯罪构成,在事实认定、案件定性、量刑情节等方面,逻辑严密、论证清晰、层层递进,有力回应了案件争议焦点。1名被告人当庭表示愿意认罪认罚。
4月23日,评议组成员分别从审查报告质量、法律文书规范、讯问询问技巧、举证质证策略、庭审应变能力等维度进行深度点评。“最高检第十评议组现已在四川对5个案件进行了听庭评议,该案是目前听取案件中指控难度最高的。公诉人做了充分的庭前准备,审查细致、文书规范、表现出色、指控到位,部分细节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和完善。”最高检第十评议组负责人对庭审评议活动的筹备组织予以肯定,并对川渝两地检察机关提出要求:“毒品犯罪案件,尤其是重大毒品犯罪案件,存在侦查取证难、固定证据难、涉案人数多、口供变化快等特点,在办理此类案件时,要注重做好庭前准备工作,把握出庭节奏,确保示证效果,将‘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落到实处。”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周靖 李霜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