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傍晚,洪雅县新广场华灯初上,特巡警岗亭的警灯在暮色中规律闪烁。快反小组的民辅警们正在执行日常巡逻任务时,一个意想不到的小警情让这个普通的执勤夜变得格外温暖。
“警察同志,这个娃娃跟了我两条街了......”晚上7时许,一位神情焦急的市民牵着眼眶通红的小男孩来到岗亭。只见小男孩穿着蓝色的毛绒外套,攥着陌生人的衣角不停抽噎,特警队员蹲下身时,正对上孩子蓄满泪水的眼睛。
“当时娃娃哭得肩膀都在抖,我们几个大男人心都揪起来了。”快反小组组长李杰回忆道。面对一群身着制服的陌生叔叔,小男孩的哭声愈发急促。李杰突然想起岗亭旁有家零食铺,转身就冲了出去。两分钟后,他举着袋旺仔小馒头跑回来,半跪着把金黄的颗粒倒在自己掌心。
这个动作让在场警员都默契地退后半步——他们知道,高大的身影会给孩子压迫感。李杰特意摘下执勤帽,把馒头粒轻轻放在小男孩手心:“宝贝你看,叔叔这里有甜甜的魔法豆哦。”随着小馒头在嘴里化开,孩子的抽泣声渐渐平息下来。
安抚住孩子的同时,联合指挥中心的天网系统已开始高效运转。民警调取广场周边17个监控探头,逐帧回溯孩子出现前的活动轨迹。此时距孩子走失已过去20分钟,李杰把孩子抱在腿上,用执勤服裹住她冰凉的小手,岗亭里飘着特意冲泡的温热牛奶香。
此时,正在洪川派出所报警的母亲黄女士通过联合指挥中心得知了孩子找到的消息。“妈妈!”稚嫩的呼唤声中,母子俩在岗亭中紧紧相拥。黄女士颤抖的手反复摸着孩子沾着馒头屑的嘴角,哽咽着说不出话。原来,孩子今年只有2岁,当晚,黄女士带着孩子在新广场玩耍,由于人流量大,稍不留神孩子就消失在人群中。“要不是特警同志心细,我真不知道......”话未说完,这位母亲突然对着警员们深深鞠躬。
“处置儿童走失警情,安抚技巧比办案能力更重要。”特巡警大队大队长任家丁表示,针对低龄儿童的特殊警情,他们专门培训过“儿童友好处置流程”,从随身携带卡通创可贴到学习幼儿心理安抚方法。这次事件中特警购买零食、主动降低身高交流等细节,正是日常训练的生动实践。
夜色渐深,新广场重归宁静。特巡警岗亭的灯光依旧明亮,那袋未吃完的旺仔小馒头被舍不得放手的孩子拿走,换来了大家都满意的笑容,在这座“中国生态文明之乡”,警察蓝不仅代表着安全防线,更编织着触手可及的温情网络。当紧急事件遇上人性化处置,展现的正是新时代警民关系的生动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