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平安建设 >
三苏故里·善治眉州|牵好“服务”牛鼻子 探索社区治理新路子
www.meishanpeace.gov.cn 】 【 2023-03-21 09:16:52 】 【 来源:四川法治报

58f910ccc7a0efc2cef55252165b5ff9.jpg

丹棱县齐乐镇狮子社区举办迎春联欢活动 眉山市委政法委供图

  

  “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效果好不好,关键在于有没有摸清群众的需求,能不能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丹棱县齐乐镇狮子社区首创“党群集中活动日”,精准“把脉”群众难题,开出的“药方”能直击“病灶”,在眉山树立起城乡接合部基层治理的典型性样本。对于基层社区治理的理解,丹棱县齐乐镇狮子社区党委书记邓树华这样告诉记者。

  

  近年来,狮子社区率先创新开展满足群众精神和现实需求的“党群集中活动日”,坚持每月18日举办(疫情期间除外),集中开展政策宣讲、技能培训等活动,收集、解决、回应群众意见诉求,做到民事民议、民事民定、民事民办。“服务”二字,始终是当地治理的关键词。

  

  把“问题清单”变为“满意清单”,丹棱县狮子社区的做法,恰是眉山市开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以来,聚焦群众需求、解决服务难题,全面提升基层社区“自我服务、公共服务、社会服务”能力的一个典型案例。

  

  近年来,眉山聚焦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积极性不高、群众对政府服务满意度不高、基层治理多元参与度不高三大难题,让治理服务深入社区、深入人心,努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筑牢市域社会治理基层基础。

  

  强化自我服务三举措激发治理活力

  

  一直以来,在基层治理工作中,存在着“政府大包大揽、居民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如何强化自我服务、激发治理活力?眉山三措并举。

  

  坚持“自己的事情自己议”。眉山加强社区自治组织规范化建设,向群众延伸治理触角,实现“为群众做主”到“请群众做主”转变。采取村(社区)“两委”牵头、群众参与、干群融合共建,847个村(社区)全覆盖设置公共卫生、环境物业、治安防控、红白理事等下设组织,丰富议事堂、议事墙、参事会、坝坝会等议事载体,深化“四议两公开”,打造“居民夜话、百家说事、集中议事”等品牌,让“有事好商量”成为常态,化解矛盾纠纷于萌芽。

  

  推动“自己的队伍自己建”。推动全市60万余名注册志愿者到社区报到,实现每社区不低于300人志愿队伍储备。挖掘志愿骨干力量,领办文体类、娱乐类、互助类自治组织,组建“战林子”“爱邻团”“银邻帮”等志愿服务队600余支。积极探索微单元治理模式,以30户至50户为单元,建立楼栋、院落“志愿服务微网格”2.1万余个,让志愿者担任“微网格长”,从访贫问苦到调解纠纷,从疫情防控到安全宣传,微网格内群众守望相助,实现“微网格大治理”。

  

  实现“自己的事情自己办”。眉山坚持共建共治共享理念,以事聚人、聚人成事,解决社区经费全部靠政府投入、社区服务全靠政府包办的问题。发挥社区“微平台”作用、“自组织”优势,调动参与疫情防控、纠纷调解、环境治理、应急救援等社区管理工作,实现“政府治理、群众看戏”到“群众主体、登台唱戏”转变。打造社区“造血库”,聚焦助餐、物业、家政等,探索“社区领办、抱团联办、社企共办”模式,丰富服务业态,发展社区企业30家。

  

  优化公共服务三张清单实现靶向治理

  

  基层治理的另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供需对接错位、群众满意度不高”。如何以基层治理为依托,不断满足群众新期待、新诉求和新需要?

  

  在眉山,基层党组织常态化动态摸排群众需求,分析建立社区“需求、资源、项目”三张清单,以需求为导向,以项目为牵引,链接社会资源,见人见事闭环服务,让“政府做的”与“群众想的”实现最大限度对接。完善《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整合部门项目及资金,整体打包采购服务。实施社区类政府购买服务项目400余个,共4100万余元,为群众提供更加丰富、更加专业的服务,得到群众点赞认可。

  

  为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将便民利民惠民落到实处,眉山以“邻里中心、社区阵地、小区微阵地”为载体,打造“15分钟街区级—10分钟社区级—5分钟小区级”美好便民生活圈,构建“圈圈相融、环环相扣”的服务网络,营造家门口的“幸福根据地”,助推市域社会和谐稳定。目前,全市已建成2000平方米社区邻里中心20个,城市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亲民化改造121个,因地制宜建设小区邻里中心(微阵地)416个。

  

  与此同时,眉山还高度聚焦“一老一小”等特殊群体,真正实现老有所养、幼有所托,老有所乐、幼有所教,老有所为、幼有所长。目前,眉山已建成功能型养老综合体31个、就近助餐点31个;建设未保站24个,开展“云守护”“手拉手”“快乐家”等项目8个,精准服务困境儿童3670名。

  

  深化社会服务“五社联动”实现多元共治

  

  为破解基层治理中“社会力量缺失、多元参与度不高”的问题,眉山推动“五社联动”,以“三个一”方式进一步激发社会力量在配置社会资源、提供社会服务、扩大社会参与、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的活力,逐步完善社会协同体制,提升市域社会治理水平。

  

  谋划一张政策指引图。服务“活力、宜居、生态、人文、平安、智慧”六大家园建设,制发相关文件,细化施工图、流程图,研制社会组织培育发展、社工站建设标准、社区基金管理办法、社区社会组织备案管理办法等10项配套政策,明确多元参与社区治理的“1+1+10”政策指引体系。

  

  构建一面联动互促网。整合社会组织,设立市级“五社联动”促进会,强化业务统筹和行业监管;搭建社工服务体系、社会组织孵化体系,全市持证社工实现一年翻番,达到1356人,居全省第二;围绕未成年人保护、退役军人关爱等领域建立慈善基金4支、资金总额2700万余元;成立“社区慈善基金”44支,吸纳资金54万余元。

  

  打造一批特色示范点。眉山市将省级社区治理示范试点与市级基层治理试点有机结合,全面发力、统筹推进,在该市各区县开展19个村(社区)“五社联动”助力社区治理和乡村振兴试点,全面实行干部“一对一”包点,结对共建。强化资金保障,用好用活各级配套资金,持续探索各区县新型治理模式和治理经验。

  

  (吴郑 四川法治报-法治四川新闻客户端记者 熊勇)


编辑:叶萍
中共眉山市委政法委员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