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青神县:“点线面”三位一体纵深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www.meishanpeace.gov.cn 】 【 2022-07-04 19:17:07 】 【 来源:平安眉山

  近年来,眉山市青神县委政法委围绕打造“竹里平安”工程,聚焦基层社会治理重点难点,坚持“点线面”三位一体,纵深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走深走实,不断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三治融合”


  打造市域社会治理特色“盆景”


  何谓“三治”?即德治、自治、法治,德治教化,自治强基,法治保障,将“三治”进行有机融合,打造出该县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特色品牌。


  德治教化传承红色基因


  青神县为传承革命精神,厚植红色底蕴,将“忠贞信仰、敢为人先、舍生取义、百折不挠”红色西山精神作为创新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核心理念,着力打造以“光辉人家”“红色联盟”为抓手的治理品牌,树立独具地方特色的“西山人、正气魂”现代社会治理风尚。


  光辉人家。以西山革命奠基人、青神县第一个为人民献身的共产党人、原青神县委书记何光辉出生地、成长地为基础,通过弘扬革命先烈艰苦奋斗、舍己为人精神,打造“光辉”三大系列品牌。“光辉讲堂”邀请社会组织、法律专家、教育学者开展法治宣传、平安建设宣传、技术培训等系列活动,示范引领群众主动参与基层治理。“光辉广场”以何光辉曾经开展革命斗争、革命宣传的老榕树及周边空地为基础,建成一个集村民议事、文艺活动、茶余饭后闲聊的小型广场,增强群众凝聚力。“光辉佳话”深度挖掘革命烈士优良家风、家训及革命语录,开展最美家风家训评选,引领群众广泛参与基层社会治理。


  红色联盟。青神县在西山革命起义旧址所在的龙凤社区周边以“红联盟”“红产业”实现党群力量联动,强化基层支部引领,提升社区自治能力;以“红故事”“红课堂”讲述老一辈革命家舍生忘死的奋斗历程,全面提升社会正气和群众精神气魄,夯实社区德治基础;以培育“红组织”“红管家”传递现代社会治理理念,提升社区法治水平,构建“双联双兴双展”自治、德治、法治全面推进的基层社会现代治理品牌。


  自治强基助力乡村振兴


  青神县以“一核三治”破解基层治理难题,逐步探索出独具地方特色的“五共众筹”村民自治模式,为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提供了鲜活的经验。


  一核三治。青神县高台镇百家池村以“微阵地”建设为突破口,大力培育群众自治组织和邻里文化,形成以党建引领为核,融合自治法治德治的“一核三治”基层社会治理模式,打造“邻里百家”基层治理示范点,倡导“百家事、百家议、一起定”,探索完善百家讲堂、百家论坛、百家活动、百家评选等百家系列“微治理”机制,成功创建全国晚熟柑桔优势区、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成椪柑高标准果园5000亩,改造高标准果园1000亩,打响“橘香百家”等产品品牌,举办椪柑网销大赛,销售额达6200万元,构建“合作社+农户”“公司+集体+农户”等利益联结机制,带动种植户年人均增收1.2万余元,通过土地租金、入股分红、二次返利等方式,集体经济组织每年增收10万余元,2021年全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万元,被评为第九批全国“一村一品”柑橘示范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省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示范村。


  五共众筹。罗波乡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中精心谋划,大胆探索,在宝镜村积极推行村民自治,探索出独具地方特色的“五共众筹”村民自治模式,其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经验多次被省、市媒体宣传报道。“五共众筹”即指决策共谋、治安共建、环境共维、效果共评、成果共享,通过引导群众参与,在社会治安防控、平安建设、人居环境整治、村容村貌提升等基层管理工作上激发群众积极性,充分发挥村民自治作用。近两年来,全村自发整治河道4000米,群众免费出让土地20亩,众筹资金60余万,发动群众义务投工投劳1000余人次、村内技工300余人次,绿化栽植树木2000余棵、花草3万余株、草坪3000平方米,开展文娱汇演等80余场,常态化开展治安巡逻,盗抢骗侵财性案件下降70%以上,群众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显著提升。


  法治保障净化营商环境


  为进一步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为全县人民安居乐业提供强有力保障,青神县深入开展“2233”专项行动,即禁黄、禁赌,治理网络乱象、治理砂石开采乱象,反电诈、反毒害、反暴恐,防止个人极端案事件、防止进京到省非访、防止刑释人员重新犯罪,该县行政、刑事案件发案率同比下降37.1%、11.8%,平安建设群众满意度连续位列全省第一方阵,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


  抓实禁黄禁赌,有效净化生活环境。该县统筹治安大队、特巡警、派出所警力,对宾馆、洗浴按摩场所、KTV、茶楼水吧、“五小门店”等重点场所,强化突击检查,查处涉黄涉赌治安案件14件61人,停业整顿按摩、洗浴场所25家。


  加强网络和资源监管,有效净化网络及矿产开采环境。该县严格落实实名登记上网制度,加强24小时网络巡查,严控网络安全风险,积极推进网上网下相结合,有力维护全县网络安全,立涉网刑事案件4件破案4件,抓获犯罪嫌疑人24人,起诉3人。落实辖区内重点河段、敏感水域、涉砂工程项目及全县砂石企业开展每周不少于2次的日常巡查,对3起涉嫌非法采矿案件举报线索立案侦查1起,正在核查2起。


  坚持打处并举,对违法犯罪保持高压态势。该县充分利用大数据支撑,提升精准打击能力,破获毒品刑事案件13件,抓获涉毒犯罪嫌疑人37人,打掉团伙6个、吸毒窝点5个,查处吸毒违法人员116人,查处非法种植罂粟9处;对全县干鲜调味品店、卤制食品作坊等食品经营业态开展全覆盖突击检查,检查经营主体120余次,公安机关立刑事案件5件。破获各类涉诈案件78件,抓获犯罪嫌疑人77人,止付冻结涉案资金700余万元,侦破公安部挂牌督办案件1件,省公安厅认定重特大案件2件,打掉涉诈犯罪团伙4个。


  坚持全面排查,确保各类隐患整治不留死角。对全县39类重点行业及重点目标单位集中开展涉恐隐患排查20余次,针对查出的2处防范漏洞,督促限期整改到位;积极核查刑释安置帮教人员信息,协调乡镇对“三无人员”落实必接必送制度,共核查人员信息154条,协调乡镇(街道)对安置帮教对象实施临时救助5人,引导协助安置帮教对象自主创业13人;组织乡镇(街道)、县级部门对婚姻家庭、邻里纠纷进行拉网式排查,共排查出婚恋邻里纠纷34件,已全部成功化解。


640.jpeg


  “两域善治”


  构建市域社会治理美丽“风景”


  从城市、到乡村,该县构建起“两域善治”的新机制、新模式,通过多部门资源整合化解矛盾纠纷,该县呈现出市域社会治理的美丽风景。


  “吹哨报到”构建城市治理新机制


  青神县在全省率先实行“街道吹哨、部门报到”城市治理制度,着力通过制度机制推动“吹好哨、报好到、办好事”,构建党组织领导下的城市治理工作格局,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堵点问题。


  党群关系更加融洽。该县通过“双报到”,新建118个小区党支部,8000余名党员干部进片区,收集各类问题建议3500余条,解决问题2800余件,树立了到一线解决问题和干事创业的鲜明导向。


  城市形象更加靓丽。该县常态开展文明城市创建、社会治安突出问题整治、城市形象提升、矛盾纠纷化解“四大行动”,通过建立健全服务群众快速响应、基层难题有效处置机制,街面秩序更加良好,市民素养得到提升。


  社会环境更加和谐。该县通过开展到街面治安巡逻、在小区化解纠纷、进家门法治宣传,市民法治观念进一步增强,县域社会环境更加和谐稳定。


  “共建共治”构建乡村治理新模式


  长者食堂。高台镇诸葛村紧扣乡村振兴发展和基层治理能力提升需要,致力于满足不同群体的个性化需求,呼应好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建成“长者食堂”,通过亲民便民举措强化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提高农村老人生活质量,老人们在这里吃出了生活的幸福感,餐饮业主通过市场化运营实现盈利,村里通过收取租金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三方共赢。


  共享菜园。西龙镇龙凤社区安置小区周边的绿化地因无人管理,被群众东一块西一片开挖种菜,搭棚养鸡养鸭,有的群众甚至直接将污水、垃圾倒在这里,严重影响周边环境。为有效破解治理难、维护难问题,小区党支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采取“由小区党支部集中民智,社区党总支全力支出,群众自治落实”的方式,秉承变堵为疏、变废为宝的理念,打造出“共享菜园”,群众签订科学环保认领种植协议后,种下了一棵棵“希望”,将一片从杂草丛生的荒地变成了生机盎然菜圃,生态环境、邻里关系得到有效改善。


  “整合资源”积累矛盾化解新经验


  青神县引导多元主体积极参与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整合群众工作中心、综治中心、法律援助中心、社会心理服务中心等资源,设置信访、劳资纠纷、涉法涉诉、法律服务、心理咨询等10余个窗口,实现群众“只进一扇门、只找一次人、最多跑一地”,切实将矛盾纠纷消除在萌芽、化解在基层、解决在一线。一年来,全县受理各类矛盾纠纷1966件,调解1936件,调解成功率98.5%,提供法律服务672人次,心理辅导290人次,群众对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满意率达96%。2021年,“只进一扇门,解开千千结”被评为四川政法为民专项行动优秀案例,同时被新华社内参、《长安》杂志刊发,经验全国推广。


640-1.jpeg


  “一核引领”


  汇聚市域社会治理美好“愿景”


  党政重视是关键,群众参与是基础,督导考核是保障。该县“一核引领”汇聚起市域社会治理的美好愿景。


  2020年,青神县成立以县委书记任组长的平安青神建设领导小组,落实党建引领社会治理、法治保障、社会协同治理等9个专项工作组共同推进;各乡镇(街道)分别成立以党(工)委书记为组长的平安建设领导小组,深入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和平安青神建设。以县委县政府名义印发《关于扎实推进平安青神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青神县平安建设工作三张清单》,明确工作要求,细化工作举措,将平安建设与经济发展同安排、同部署、同考核,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青神县通过“双报到”引导4500余名党员干部积极参与基层治理,引导广大群众参与关爱留守儿童系列活动,组织各界妇女参与“最美我家”行动,手工编织竹编、冬奥会吉祥物,通过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禁毒、反电诈宣传活动,及时排查各类稳定风险隐患,增设村民交流议事场所30余个,引导村民自觉融入“自发来、乐意听、愿意说”的自治空间。


  青神县创新建立“月调度、季拉练、半年小结”机制,制定平安青神建设考评办法,细化考评指标,先后组织各乡镇(街道)、县级各部门开展拉练活动9次,通过“随机走访、成果展示、亮点介绍、现场点评”等方式进行,在横向比较中看到了差距,在学习交流中找到了方法,在全县平安建设工作推进中形成“比、学、赶、超”的浓重氛围。每季度开展一次平安建设专项督导,对履职不力的乡镇(街道)、部门采取约谈、通报、挂牌督办等方式严肃追责问责,全县通报两次,约谈乡镇党委书记3人、政法委员3人。


640-2.jpeg


  


编辑:叶萍
中共眉山市委政法委员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