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思维 创新思路 让社会治理“活起来”
——记眉山市公安局东坡分局城南派出所
东坡岛上新型电动巡逻车成“网红”
东坡岛是眉山城市会客厅、生态休闲绿洲。坐落于东坡岛上的眉山市公安局东坡区分局城南派出所自2019年7月1日成立以来,尤其是2020年辖区商业水街成为网红打卡地后,每天吸引外地游客4万余人,最高峰值达10万余人,给辖区治安管控带来新的挑战。
城南派出所结合辖区实际、立足群众需求,开拓思维、创新思路,在实践中探索社会治理新途径,不断完善社区警务机制改革,为广大游客和辖区群众营造优质服务环境,带来更多的收获感、幸福感、安全感。社区警务机制改革以来,该所辖区警情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50%,其中刑事案件下降70%。
考核打分
调动300名保安积极性
怎样才能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前端,既让群众舒心,又让游客满意?经大数据分析和反复研讨,城南派出所制定出台《辖区保安百分制考核管理办法》,每个月打分,同工资挂钩,充分调动辖区300名保安工作积极性。
“所有住宅小区、商业水街以及大型企事业单位的保安,从6月份起纳入派出所统一打分考核。”城南派出所所长杨舒文说,此举是为了让“被动干”保安更好地融入社会治理,实现从到“主动管”的转变。
怎么考核?“有了浮动,工资就会出现差异。”杨舒文说,如果因保安没有尽职尽责引发以盗窃为主的刑事案件,经过视频巡查和实地调查后,将对保安当月表现进行扣分。同样,若保安能及时发现犯罪线索、协助警方破案,或者成功化解警情,也将对其进行加分。
在城南派出所,通过“大指挥平台”对东坡岛所有物业管理公司招录的安保人员实行统一指挥调度和视频巡查。每天早晚进行可视化点名,对治安重点场所如酒吧、演艺场等实行安保人员调配,并对场所内部和外围100米内开展视频调控布置安保力量,实现就近处置警情。
与此同时,东坡岛上活跃着一支由保安、志愿者、网格员、环卫工人、商户信息员共60人组成的群防群治队伍。今年以来,提供举报线索5起,经派出所调查,查处涉毒人员10人、涉黄人员2人。
只打不防,只会越打越忙。城南派出所利用现有“互联网+”和大数据模式,将辖区所有天网视频信息资源以及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网络视频资源150个视频点位,所有“平安智慧小区”人脸识别系统和小区内视频数据140个点位,“一标三实”数据和“魔镜”系统160个点位视频数据,全部接入派出所综合指挥室,实行实时调度、实时追踪、实时服务、实时分析研判,以此为警情服务、为社区治理服务、为群众服务。
截至目前,城南派出所通过天网抓获逃犯7名,破获刑事案件8起、治安案件60余起。
创新管控
主导研发“川e宿APP”
随着东坡岛商业水街成为网红打卡地,城市民宿悄然兴起,辖区共有123家民宿、340套住房,这对辖区治安管理提出更高要求。 怎么管?管成啥样?城南派出所不仅成功破题,而且还为其他市州提供了可复制经验,由该所和某公司联合研发的“川e宿APP”将在全省推广。
针对不如实登记和上报等违法违规行为,今年5月,城南派出所根据《出租房管理暂行规定》,对辖区7家民宿进行了处罚,从源头上实现有效管控。
“按照规定,入住辖区民宿超过3天,必须到派出所备案开条,方便及时掌握入住人员信息。民宿所在小区物业管理公司凭条方能进行人脸识别登记,否则不予通行。”城南派出所副所长赵勇说,但如此一来,无论是民宿经营者还是入住人员,往返派出所都较为麻烦,尤其是旅游旺季,民宿经营者常抱怨路上耽搁的时间太多。为此,该所积极探索新业态领域行业管理新方法,创新研发的“川e宿APP”让问题迎刃而解。
“打开手机就能操作。”赵勇说,民宿经营者注册“川e宿APP”后,不用再跑到派出所办理备案登记,根据提示在手机上就能轻松完成。通过扫描入住人员合法有效证件,将身份证件信息通过“川e宿APP”客户端上传至公安旅馆业管理系统即可,既确保了所有民宿及入住人员身份信息全覆盖,又堵住了疫情防控漏洞,实现了精准化管理。
服务前移
社区警务情系“大民生”
“全面推进社区警务机制改革,我们由原来的警务室和派出所两头跑办公,到如今与社区干部、网格员同步办公,工作质效明显提升。”全省百佳民警、2020年5月派驻金龙社区警务室的民警毛冬梅如是说。
社区警务机制改革,就是要让社区民警愿意去、沉得下、干得好。城南派出所6名民警、6名辅警下沉金龙、白虎滩社区,把社区治理、基础信息采录维护、重点人员动态管控、不稳定因素、婚恋家庭矛盾纠纷排查等工作作为社区警务重要内容。
在金龙、白虎滩社区,每天上班后,除留下一人在警务室接待群众外,其余社区民辅警全部沉到各小区和商业区开展工作,组织群防力量在重点时段巡逻防范,对辖区居民和过往群众提供咨询服务等。
“对于矛盾纠纷排查,我们细到每一个环节,包括对潜在问题的及时掌控。在化解纠纷矛盾时,我们还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援助。”毛冬梅说。
今年3月,金龙社区一名周姓女子因家事想不开,产生轻生念头,多次离家出走,家人遂求助社区民警。毛冬梅主动把手机号留给对方,尝试通过上门沟通、打电话、发短信等方式和周姓女子交流。时间一长,周姓女子把毛冬梅看作大姐,渐渐敞开了心扉,思想也发生了转变。
一桩桩民生事儿,牵动着社区民警的心。社区居民遇到困难,以往要么打110报警,要么到派出所寻求帮助,如今,只需给社区民警打个电话或是发条微信,就能迅速得到回应,问题就能得到有效解决,居民幸福感不断提升。
(李洋 廖文凯 熊莉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