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市域治理沃土 共筑平安法治眉山——眉山创新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三年成效综述
www.meishanpeace.gov.cn 】 【 2023-04-10 10:13:34 】 【 来源:眉山日报

  眉山,是“千古第一文人”苏东坡的故乡,素有“千载诗书城、人文第一州”的美誉。纵览古今,讲道明理、崇德向善早已深深嵌入城市基因和血脉。

  

  勇向潮头立,创新筑平安。作为全国第一期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地区,三年来,眉山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省关于试点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以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眉山为统揽,以“品牌特色亮点工程”为抓手,深入推进“五治融合”,有效防范化解“五类风险”,交出了一份推进市域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时代命题的“满意答卷”。

  

  健全五大体制机制

  

  展现“活力眉山”新气象

  

  2022年2月16日晚9点,青神县青竹街道办接到省市县紧急通知,要求在晚上12点前全面排查所有居民天然气管道、热水器等安全隐患。接到通知后,街道办立即启动“吹哨报到”机制,相关部门接到“哨令”后,迅速组织干部职工、村组干部、网格员、群众党员、志愿者共计3235人深入包保小区,入户排查天然气管道安全隐患。

  

  “短短2个小时,紧急排查整个街道办居民家中的天然气管道、热水器安全隐患,以前这是无法想象的事情,如今变成了现实。”街道办负责人王超感叹。

  

  青神县探索建立的“街道吹哨、部门报到”城市治理机制是眉山市推进市域社会治理体制机制现代化的一个生动实践。

  

  三年来,眉山市把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作为“一把手工程”,按照“集约、整合、重构”思路,强化统筹聚合,创新治理体制,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群团助推、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共同治理模式——

  

  在全省率先成立以党委书记任组长的市县乡三级党委平安建设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9个专项组,由市级分管领导担任组长,落实38个牵头部门工作责任;

  

  将市域社会治理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编制《“十四五”社会治理创新发展规划》,推进落实一批社会治理重点项目,从人力财力物力上加强工作保障;

  

  进一步明确工会、共青团、妇联、法学会等群团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职责任务,探索群团助推组织形式,新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工会组织、住宅小区团、儿童之家、市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等,打造“苏香·智慧堂”家庭志愿服务品牌;

  

1_副本.jpg

青神县高台镇百家池村村民在“邻里百家”开展手工编织培训

  

  将社会组织党组织建设写入社会组织章程,新成立社会组织党组织13个,实现社会组织第二综合党委党建工作全覆盖,建立市县乡一体社会组织孵化体系、社工服务体系,常态化推进社会志愿服务;

  

  建立完善“两代表一委员”联系服务群众机制,丰富多层次民主协商和基层自治形式,推动综治中心、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协调中心、信访接待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等“多中心”一体化运行。

  

  深化“五治融合”模式

  

  打造“善治眉山”新样板

  

  “我们邻里中心不仅有丰富多彩的活动,更是老人话家常、小孩学知识、青年人充电的第一选择!”每个周末,位于东坡区金龙社区的东坡邻里中心·金龙分中心都人头攒动,这里举办的免费绘画班、舞蹈班、习字班吸引了附近数百名小朋友前来学习。中心负责人十分高兴地告诉记者,这里是整个社区最具人气和活力的地方,俨然已成为居民的第二个家。

  

2_副本.jpg

东坡邻里中心•金龙分中心图书馆

  

  据了解,在眉山市主城区,已建成2000平方米以上邻里中心18个、功能性养老综合体30个、就近助餐点24个,完成城市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亲民化改造116个,切实提升了为民服务办实事能力、城乡基层治理能力与水平。

  

  其实,邻里中心的创新基层治理模式只是眉山市深入推进“五治融合”模式的一个缩影。

  

  三年来,眉山市深入推进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五治融合”,多措并举打造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眉山样本”,全社会呈现出依法善治的良好局面。

  

  政治引领,凝心聚力。率先在全省建立政法系统政治轮训基地;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等主题活动;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深化和创新城乡基层治理建设高品质美好生活家园的意见》,实施基层治理攻坚“五大工程”,推动市域社会治理、城乡基层治理实现双线融合、双轮驱动。

  

  法治保障,市域善治。先后出台《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制定《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严格落实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构建“1+N”执法司法监督工作机制;制定“八五”普法规划,四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全面建成,创成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1个,实现“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全覆盖;制发政法系统《“全维度”服务保障企业、项目健康发展工作方案》,营造更优法治化营商环境。

  

  德治教化,浸润人心。市委全会作出传承弘扬三苏文化东坡文化的决定,定期举办东坡文化节、三苏与传统法治文化高峰论坛等活动;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三级体系,推广“道德超市”积分制度;累计入选全国全省道德模范14人、见义勇为先进24人,“中国好人”“四川好人”139人;累计建成县级以上文明村镇、单位、家庭等1600余个,评选星级文明户3.4万余户。

  

3_副本.jpg

2020年10月28日,苏洵苏轼苏辙与传统法治文化高峰论坛在眉山市举办

  

  自治强基,激发活力。全覆盖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村(居)民自治章程,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推进村(居)务监督委员会建设,健全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基层“五会”群众组织,常态化开展邻里百家讲堂、乡贤说事等自治活动,实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

  

  智治支撑,提升效能。高质量完成全国首批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示范城市项目,加强四级综治中心实体化实战化运行,建成智慧平安小区及平安乡村·慧眼工程,优化农村雪亮工程补点建设;完成交通违法智能审核、视觉计算等27个智慧警务项目建设,建成环蓉、环眉圈层防控系统,不断完善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严密防范化解“五大风险”

  

  绘就“平安眉山”新画卷

  

  2022年底,眉山市某县人民医院与死者陈某某家属产生医疗纠纷,纠纷发生后,市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及时介入调解,防止事态扩散。

  

  调解过程中,因为双方对死因、赔偿金额等关键环节存在巨大分歧,调解工作一度陷入僵局。在此背景下,市医调委严格按照国务院《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等法律规定进行调解,经过医学专家评估、明确责任划分等程序后,又经历反复谈判和沟通,医患双方最终达成共识,圆满解决了这一纠纷。

  

640_副本.jpg

群众为市医调委赠送锦旗

  

  2019年,眉山传承发展“枫桥经验”,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深入推进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和多元化解;探索创新医疗纠纷预防化解工作模式,构建起党委领导、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各方参与、专业调解、司法保障的预防调处化解医疗纠纷的“保调赔防诉”新机制,实现医疗纠纷全方位“一站式”预防化解,积极维护了稳定和谐的医患关系。三年来,全市共受理矛盾纠纷5.2万余件,调解成功率达98%。探索建立医疗纠纷“保调赔防诉”一站式化解机制,全市医疗纠纷数持续下降、“医闹”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入选全国法院一站式建设十大典型经验。

  

  平安眉山建设的步伐未止于此。三年来,眉山市聚焦市域社会治理难点堵点热点,扎实开展政治安全、社会治安、社会矛盾、公共安全、网络安全“五大风险”化解行动,有效维护了政治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

  

  翻开平安眉山建设成绩单,一串串鲜活的数字让人倍感欣慰:2022年全市刑事、治安警情同比下降32.3%、18.4%,传统“盗抢骗”案件、电诈案件同比下降22.8%、46.2%,10万人命案发案率0.34,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深化基层“十大”平安创建,创建基层平安单位、乡村、学校、医院等700个;

  

  全市连续5年实现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双下降,连续3年未发生较大生产安全事故、12年未发生重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连续9年未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连续10年防汛“零伤亡”,连续24年无较大以上火灾(含森林火灾)事故;

  

  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深入宣传贯彻《网络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制定《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坚持网上信息7×24小时巡查监测机制,全面清理网络有害信息,坚决防止各类风险通过网络聚集放大、蔓延升级,牢牢掌握网络舆论主动权。三年来,未发生在全国、全省有重大影响的舆情事件。

  

  市域社会治理探索脚步不断前进,平安眉山、法治眉山的美丽画卷徐徐展开,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未来,眉山市将全力打造“三苏故里·善治眉州”社会治理品牌,为开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眉山新局面贡献全域善治力量。

编辑:叶萍
中共眉山市委政法委员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