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物业牵动大民生
眉山市彭山区把牢“三道关” 构建物业纠纷化解新模式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眉山市彭山区规模化小区不断建成,小区“管家”与业主的纠纷也日益增加。“小物业”牵动“大民生”,物业领域的矛盾纠纷往往涉及物管、治安以及社区自治等多方面,是关系居民生活质量的“关键小事”。
为拓宽多元解纷新路径,进一步做深做实诉源治理,眉山市彭山区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探索出一套物业纠纷把牢“三道关”工作法,通过聚焦“事前”预警、“事中”调解、“事后”巩固,全力确保矛盾纠纷早预防、早发现、早控制、早解决。
今年以来,全区主动排查各类物业矛盾纠纷179件,其中,人民调解化解176件,成功率98%。
老旧小区停车难 院坝会巧妙化纠纷
“以前,因为停车位改造问题,小区的居民经常和业委会发生矛盾,自从院坝会后,我们小区再也没有因为停车位发生过矛盾。”8月30日,彭山区城中社区一老旧小区居民李女士说道。李女士说的院坝会,其实就是彭山区调解物业纠纷的一种亲民形式。
2022年10月,眉山市公安局彭山区分局凤鸣派出所在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活动中了解到,该小区的业主群体和业委会之间因停车位改造问题发生矛盾,派出所多次接到堵门、抓扯、阻碍施工等报警。为此,社区民警、社区网格员采取“院坝会”的方式组织业委会和业主群体进行调解,得到小区居民的积极响应。
会上,据业主群体反映,因小区老旧,内部场所狭窄,停车位比较紧张,存在私人改划停车位的问题,加之公用电梯安装问题,业委会和小区业主冲突不断,难以达成统一意见,双方都觉得很委屈。通过多轮次的陈述,社区民警摸清了纠纷的核心矛盾——每年的停车位管理费。部分业主认为每年已经交了480元的管理费用,还需要另外缴纳每年150元的车辆管理费不合理,且部分业主长期未交费,车辆也停放到小区,因车位问题经常发生堵门,双方也多次因停车位问题产生矛盾。
院坝会上,社区民警根据相关法律对小区内部管理方式给予合理的意见。在社区民警的见证下,业委会当场承诺将对部分不合理的车位进行调整。会后,社区民警、网格员对长期未缴费的业主开展“拉家常”式的入户劝说,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终于让问题迎刃而解。
今年3月,社区民警再次组织业主群体和业委会召开院坝会,双方终于在会上达成了协议。目前,小区居民已过上了平安和谐舒适的生活。
把牢“三道关”推动物业纠纷多元化解
如何妥善化解物业纠纷,让物业尽责、业主安心,避免让“小问题”升级为“大矛盾”,成为营造和谐安宁社区的重要一环。
彭山区融合多方力量共同化解物业纠纷,坚持“预防为主、教育疏导、防止激化”的原则,把牢“事前、事中、事后”三道关,推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持续开展,取得了良好成效。
把牢“事前”关,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预警机制。彭山区不断推动社会力量集中发力,将物业矛盾隐患防范于未然,确保不发生、少发生物业矛盾纠纷。
首先,进行信息摸底。充分利用小区业主微信群、“四川e治采”微信小程序、“四川e码”、热线电话等方式,常态化、多角度、全方位排查小区各类矛盾纠纷,坚决守好矛盾纠纷排查发现“第一道防线”。其次,加强日常排查。建立日常排查、定期排查、专项排查、重点排查制度,村(社区)每周、镇(街道)每半月定期排查,做到矛盾清楚、动态发展清楚、涉事重点人员清楚,并做好分类登记台账。最后,进行分析研判。牵头区级部门每月对容易引发“民转刑”命案的重大物业纠纷集中梳理和分析研判,提高矛盾纠纷事项化解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成功率。
把牢“事中”关,多元化解切实提高调解质效。彭山区整合社会资源,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便捷高效、普惠均等的纠纷解决方案。
全区所有镇(街道)均搭建协商平台。投资1500余万元打造集矛盾纠纷化解、信访事项办理和法律援助为一体的群众诉求服务中心,已于今年2月份投入使用;区委政法委集中经费逐年规范化打造镇(街道)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2021年划拨50万元完成公义镇矛盾纠纷协调中心提档升级改造,2022年划拨70万元推动江口街道、黄丰镇矛盾纠纷协调中心提档升级改造,目前,黄丰镇已完成建设;对51个村(社区)调解室和4个个人调解室进行规范化建设;在江口派出所建设东山片区公调对接调解室。建立4个专业化社会调解工作室,其中,万人小区山水福都内的惠民调解室就是专门以物业纠纷为主的调解室。
整合社会资源集中发力。组建“人民调解员+法律顾问+个人调解室”联合调解人才队伍596人,在村(社区)全覆盖配备法律顾问,常态化提供各项法律服务。
积极邀请群众参与。目前,全区以村(居)民小组为单位,在群众中选取擅长调解物业纠纷的“五老”人员、“乡贤”人才409人,组成村(居)民小组调解员,实现了物业矛盾纠纷及时发现、及时调解。
把牢“事后”关,跟踪回访小区营造和谐氛围。
规范档案管理。对受理的物业纠纷进行登记,建立统计台账,经过调解达成的协议制成调解文书,做到一案一卷,由专人保管。开展回访确认。对已化解但有可能发生反复的矛盾纠纷进行回访,了解情况并巩固调解成果,督促当事人自觉履行协议,对事后反悔拒不履行又不起诉的,根据当事人意愿,帮助其通过小区公共法律服务室律师采取诉讼程序解决。做好普法宣传。定期开展法律宣传进社区、举办法治讲座等普法宣传活动。同时,深入开展问卷调查和纠纷数据分析,找准矛盾纠纷易发原因和症结,制发普法清单,分区域有针对性地开展普法宣传,引导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打牢群众法治基础,从源头上减少物业纠纷的发生,推动形成良好的法治环境。
(眉政宣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熊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