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小档】
李娇,女,中共党员,汉族,四川眉山人,1988年11月出生,现任眉山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支队东坡大队副大队长。先后获评2020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大练兵表现突出先进个人、四川省第四届“最美基层环保人”、2020年全国打击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行为活动表现突出个人。
她,十年扎根一线,任劳任怨,为固定环境违法犯罪案件证据,曾连续工作72小时;
她,在执法工作中,严格落实生态环境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严格遵循行政处罚程序规定和规范行使自由裁量权,敢于亮剑、铁腕执法,在眉山生态环境执法系统素有“铁娘子”的称号;
她,办理的行政处罚案件无一起被行政复议及行政诉讼,办理的部分行政处罚案件被生态环境部和生态环境厅评为典型案例宣传报道,其中省部级4个、市厅级8个。
她就是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支队东坡大队副大队长李娇。当被问及是什么力量让她如此坚守时?她言辞坚定,“守护碧水蓝天是我毕生的事业。”
脚踏实地 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
2012年,李娇大学刚毕业便走上环保一线,就立志将守护碧水蓝天作为毕生的事业。
处处留心、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是她工作状态。一次普通的日常执法检查中,李娇突然闻到一股刺鼻性气味,凭借一线执法人员的敏锐感、洞察力、责任心,她立即组织人员对周围展开排查,发现一处隐匿厂房内有人进行废机油桶切割,并且现场存放大量疑似危险废物。为避免证据遗失,李娇带领执法人员连夜将疑似危险废物扣押、称重,并妥善转运至具有资质的第三方公司暂存。随后,她又马不停蹄与公安、检察部门召开联席会,商讨案件细节,并完成相关人员的调查问询及环境犯罪案件移交工作。为了锁定违法证据,李娇同办案人员72小时连续高强度的调查取证。最终5名被告人获刑,该案成为新《固废法》实施后四川省首例危险废物污染环境案件,并作为典型案例在生态环境部官网上刊发报道。
工作中,她吃苦耐劳、勤于钻研。为确保企业环保设施正常运行,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她不畏严寒酷暑穿梭在造纸、水泥、危险废物处置等监管执法第一线;为维护生态环境行政执法的震慑力,查办生态违法犯罪案件时,李娇“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用敏锐的观察力和准确的判断力让违法犯罪行为无处遁形;为保护群众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在面对情绪着急的举报群众和复杂的环境信访投诉件时,李娇始终用专业的解释和耐心的态度为群众服务。
近年来,她带领执法人员一个企业一个企业地检查、一个行业一个行业地整治,先后开展了臭氧攻坚、重污染天气管控、危废整治、入河排污口排查、秸秆禁烧和烟花爆竹管控等专项行动50余次,灵活采用重点排查、双随机检查、节假日抽查、夜查蹲守、无人机在线巡查、测管协同等手段,排查问题600余个,督促问题整改500余个,办理环境行政处罚案件90余起、罚款1200余万元,区域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提升,一位普通的生态环境一线执法人员以自己的行动在眉山的土地上践行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生态为民 用真情真心帮助群众
在环境违法企业面前,李娇铁面无私。但面对人民群众时,她总是笑脸相迎,如同邻家大姐一般,给人温暖。
2021年,一起被重复投诉了60余次的环境问题牵动着李娇的心,投诉人多次反映附近工厂排放臭气,但因为气味受风向、气流等影响大,每次接到投诉,执法人员赶赴现场却无法精准锁定污染源,常常是人刚赶到,臭味已经散去。群众的烦心事没有解决,李娇的眉头就像萦绕了一层浓雾,这起投诉件像悬在她胸口的一块石头,令她喘不过气。思前想后,李娇创新提出“小白卡”工作法,将环境执法人员、政府工作人员、村组义务监督员、企业负责人的姓名、职务、电话印在“小白卡”上,向周边村民发放,群众可24小时拨打电话反映问题,一旦臭味发生,立即启动村监督、镇检查、生态环境执法人员现场调查的快速联动机制,层层响应,迅速查办,大大缩短了投诉件的办理时间,也精准发现了企业存在的问题。“工作的成就感,就是在一次次解决群众烦心事的时候收获的。”说到这里,李娇露出了开心的笑容,“每一个投诉人,背后都是一个家庭,只有设身处地站在群众的角度想问题,才能真正理解生态环境保护对每一个公民、每一个家庭的重要意义。我为我所从事的工作感到无比自豪。”“小白卡”案例最终被《中国环境报》刊发,全国推广。
2022年3月,眉山市“蓝天保卫战”誓师大会后,李娇身处基层执法一线,在日常执法检查过程中,她认为除了要对违法行为依法处罚外更要指导和帮扶企业,帮助企业切实有效解决落实环境问题。她把群众反复举报、污染防治责任落实不到位、环境风险隐患大的企业列为重点帮扶对象,与同事一一排查。探索性提出了“一帮一”服务,即由一名执法人员联系一家企业,以每月每人不少于两次的频率主动到企业帮扶,“面对面”倾听心声、“一对一”精准对接、“点对点”解决难题,同时开启环保客服云服务,通过建立企业管理QQ、微信群,将管理对象全部拉进群里,指定专人负责,通过帮扶,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以学提能 做生态环保的忠诚执法者
“作为在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岗位工作10年的干部,必须做好学习贯彻,坚持落实才是最有力的维护。”李娇说。
生态环境好不好,看水就知道。2016年,李娇参与辖区内流域综合治理工作,重点对醴泉河流域开展执法排查工作。但流域涉及污染源类别多,沿岸情况复杂,有时甚至需要跨区域开展工作,这让刚从内勤岗位调整到执法岗位的李娇犯了难。“年轻人嘛,学习就是我们最大的法宝!”李娇迅速调整状态,积极向经验丰富的老同志请教,学习一线执法技巧,并且主动加强与相关部门、乡镇的对接联系,召开座谈会,集思广益、解决问题。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相关部门、区县的大力推动下,醴泉河水质发生质的跨越,从劣V类提升Ⅳ类,再稳定达到Ⅲ类。水清岸绿、鸟语花香,李娇用行动践行了自己的承诺。
2017年至2022年,李娇共参与办理了40余起涉水案件,处罚金额达到了500余万元,15人被移送公安机关行政拘留。
结合日常行政执法工作,李娇还提出了“线上线下相结合、铁腕容错相补充、新方式老办法相适应、环保多部门相联动”的生态环境执法监管眉山模式。她带领执法人员通过在线监控、用电监控及大数据分析等非现场监管手段开展监管,减少现场检查频次,充分利用无人机、走航车等科技手段进行环境问题和隐患排查,实现动态监管。联合经信、公安、检察等部门开展200余次专家问诊、普法讲座等活动,宣传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讲解污染防治措施、解读环境违法典型案例。倒逼企业增加社会责任意识,在现有落后治污设施的基础上,增加资金投入,通过体标升级改造来降低污染物的排放。
近两年,她组织600多人次开展环境监管培训,主动深化辖区内的网格化环境监管工作,成功构建区、镇、村三级网格监管体系,层层实现环保工作有人干、环保问题有人管。
“理论上清晰,行动上有力。”李娇说,将始终坚持学习、领悟、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断深化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学习理解领悟,始终把争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忠实践行者作为目标,并对标落实,为美丽眉山建设、眉山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