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祥镇综治中心:“共治密码”解千家结 “智治平台”筑万家和
www.meishanpeace.gov.cn 】 【 2025-04-16 18:33:33 】 【 来源:四川新闻网

  钟祥镇位于仁寿县南部,过去因土地流转争议、邻里矛盾等问题,基层社会治理面临较大挑战。近年来,该镇通过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探索将“枫桥经验”与本地实际结合,逐步推动基层社会治理从“管理”到“共治”的深刻转型,据统计,自综治中心运行以来,民转刑案件实现零发生。


a125a5c317d76428866f6cf2b505216f.jpg  


  钟祥镇综治中心


  资源整合“一条链”,群众办事“零跑腿”


  2022年建成的钟祥镇综治中心,占地1000余平方米,是全镇基层社会治理的“中枢神经”。它由镇党委牵头,整合综治、司法、信访、派出所等8个部门,设立群众接待、法律咨询、纠纷调处等8个功能窗口,16名专职人员常驻办公。这里不仅有“硬机制”——《钟祥镇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管理办法》明确“防范在先、调解为要、司法兜底”的三步工作法;更有“软服务”——群众进门只需“一窗反映”,中心内部通过信息共享、联席会商实现“一门受理”,最终实现“一地办结”。


  “前妻总说我在房子里偷拿她东西,离婚后我就回来放点农具,闹得不可开交……”群众王某某回忆,在“一站式”的综治中心处理纠纷让自己免去了不少的奔波烦恼。原来在2024年,王某某与前妻离婚进行了财产分割,农村的一套两层楼房子一人一层,因为要上楼存放工具和前妻有不少矛盾。一开始两人的矛盾在村委会、派出所调解十余次无果,后来综治中心知晓后,把二人邀请到调解室,综治中心、司法所、派出所、法庭各司其职组建成调解小组。在多次调解双方都不愿各退一步后,调解小组从“亲情牌”入手,邀请两人儿子参与调解。通过摆道理拉家常,最终通过其儿子从中调和,双方同意搭建独立杂物间化解矛盾,王某某与前妻从“水火不容”变为“和平共处”。


  数字赋能“一张网”,基层治理“全闭环”


  综治中心依托“智治陵州”平台,对不同的矛盾纠纷类型进行区分,根据矛盾纠纷等级,派送到相应部门进行调解,最后综治中心进行结案、回访。自使用平台以来,钟祥镇已受理矛盾纠纷277件,让基层社会治理更加便捷。数据来源的背后,整合了网格员巡查、12345热线、信访窗口等12个信息源,简易纠纷派发给村社或网格员“就地调”,重大矛盾启动“红色预警”机制由综治中心协调处理,结案后对处理结果进行复核、回访、评估全流程闭环管理,群众满意度节节攀升。


  钟祥镇街面的一处临时摆摊点,曾发生过一起两个摊贩摆摊矛盾纠纷。一方认为另一方抢了其生意,从口角之争演变为肢体冲突。当获悉矛盾后,派出所民警迅速出警,在了解事情来龙去脉后,将情况登记在“智治陵州”平台上,综治中心协调民警和司法所介入调解,最终两人明白了“和气生财”生意之道。从前一天发生冲突到第二天矛盾化解仅用几小时,平台全程留痕,群众事后评价:“处理快,还公平!”


  “看似简单的一个纠纷,及时在平台上登记并有效化解,背后联动的是多个部门的密切配合。”钟祥镇综治中心负责人表示,当发现两摊贩的矛盾纠纷后,迅速实行矛盾纠纷“前端受理上报、网上分级分流、全程跟踪督办、线上分析研判、事后督查问效”的“一网式”全流程闭环管理,实现了矛盾纠纷“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


  乡情调解“一家亲”,矛盾化解“有温度”


  钟祥镇因地制宜,融合行政、司法、乡土等资源力量,大胆创新解纷方式,综合施策、多管齐下,努力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调解服务。在调解矛盾纠纷中,钟祥镇还活跃着这样一支特殊的队伍,他们由退休教师、乡贤、法律明白人组成的“钟钟调解队”。调解队成员不穿制服、不拿公文包,他们推行“请进来、迎上去、登门办”矛盾纠纷化解“九字真经”工作法,采取接地气的形式及群众“听得懂、听得进”的方式“对症下药”,用“乡情”融化“坚冰”。


  辖区某合作社因种种原因持续出现亏损情况,多名股东吵着要求退股,冲突一触即发。眼见大家僵硬的态度,合作社最大股东黄某也准备“破罐子破摔”,不管合作社面临的亏损和所欠债务也嚷着要撤股。当地村委发现问题苗头后,纷纷劝说各位股东重新振作,但收效甚微。钟祥镇综治中心受理后,安排“钟钟调解队”介入调解,他们没有急于谈法律,反而请股东们回忆当初创业的艰苦和运行时候的困难,然后和黄某等人找寻最佳经营方式。最后,经过多部门的牵线搭桥,让愿意留下的股东重新找到了合作伙伴“破茧重生”,要求退股的股东也顺利撤离。


  “‘钟钟调解队’只是我们手里的一张王牌,我们还有‘一庭两所一队’联合调处工作站。”钟祥镇综治中心负责人感慨道,通过法庭、派出所、司法所、交警中队建立信息互通、优势互补、有机衔接、协调联动的基层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能及时引导当事人自愿选择诉讼外调解渠道解决纠纷问题,将矛盾纠纷化解在成诉讼、成信访、成警情前,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


  采访手记


  钟祥镇综治中心建设成果中,打动我的不是平台上那一串串数据和案例,而是张贴在办公楼道中那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的珍贵照片——调解员为离异夫妻挽回感情时的耐心倾听,为农民工追讨欠薪时的奔波身影,深夜调解室内亮着的那盏灯。钟祥镇综治中心的实践告诉我们,基层社会治理的关键是人,要点在“共治”。这里乡镇干部轮流值班不说“官话”,群众不“面红耳赤”,他们坐在一起以“共情”促“共商”,用“真心”换“同心”。这种植根乡土、融合创新的治理智慧,正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注解。


编辑:杨妍雨
中共眉山市委政法委员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