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公里”
是法治,更是民生!
“法官同志,我今年都82岁了,这笔钱要是再拿不回来,恐怕我这把老骨头就等不到了......”近日,申请执行人周某哽咽的求助电话,让执行干警谭靖寒的心揪紧了。
基本案情
事情要从四年前的一场交通事故说起。2021年8月的一天,周某正在过马路,被李某科(时年17岁)驾驶电动自行车撞伤,经鉴定构成九级伤残。2022年,周某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判决李某科及其监护人李某亮赔偿各项损失共计11.4万元。判决后,李某父子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周某遂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在首次执行过程中,双方达成执行和解协议,约定分期支付赔偿款。但李某父子在支付2.4万元后,便以各种理由拖延支付剩余的9万余元。面对这种情况,行动不便的周某拄着拐杖来到法院寻求帮助。
执行干警在接待周某时,注意到老人因伤残行动困难,生活陷入困境。他立即指导周某提交恢复执行申请书,立案后,第一时间采取执行措施,冻结李某父子名下所有银行账户。同时深入了解情况,得知李某亮生意受挫、李某科正在读大学等实际困难,运用“三步调解法”进行调解。
第一步:分别约谈双方,了解真实诉求;
第二步:背靠背为双方析明利害,在平衡双方利益的基础上提出可行性履行方案;
第三步:组织“圆桌调解”,搭建沟通平台。
经过多轮调解,李某父子终于认识到拒不履行的严重后果,主动筹措资金全额付清余款。至此,这起历时四年的执行案件圆满解决。
当事人送来锦旗并现场读感谢信
案件执结后,周某送来锦旗和感谢信,老人动情地说:“执行干警不仅帮我追回了救命钱,更让我感受到了司法的温度......”近年来,彭山法院锚定切实解决执行难,聚焦涉民生类案件,坚持贯彻“如我在执”的工作理念,依法保障当事人胜诉权益,致力打通实现公平正义的“最后一公里”,让公平正义可感、可触、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