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策法规 >
兴法治润泽城市文明 《眉山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实施五周年纪实
www.meishanpeace.gov.cn 】 【 2025-08-20 16:17:53 】 【 来源:文明眉山、四川法治报

  沐文明之光,循法治之道。


  2020年8月,《眉山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实施,标志着眉山市文明行为促进工作进入法治化、规范化的新阶段。


  今年8月,《条例》实施满五周年。五年来,眉山持续加大《条例》的宣传贯彻力度,坚持舆论宣传引导与执法监督治理并举,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细化配套措施,压实主体责任,提升执法能力,引导市民自觉养成文明习惯,推动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升,群众文明行为更加可感可见,城市文明建设愈发可触可达。


  标尺进阶嵌入生活的法治实践


  进社区宣讲三苏家风。


  城市文明,浸润于道德的灌溉,也根植于法治的土壤。


  “小区广场舞声音超分贝、犬类伤人投诉时有发生、高空抛物屡禁不止”“根治顽疾,必须让文明从道德倡议跃升为法律约束”……立法促进文明行为,是要求、是呼声、是民意,更是现实之需,意义重大。


  《条例》的出台填补了全市文明行为促进方面的地方性立法空白,是我市首部规范文明行为的地方性法规,它从文明行为基本规范入手,以法治的刚性对不文明行为进行约束,同时明确了对文明行为要予以倡导,以此推动文明生活方式和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


  翻开《条例》,共五章、三十三条,分为总则、倡导与规范、保障与促进、法律责任和附则,每一条都和市民日常生活、行为休戚相关。“《条例》根据新时代不同行为的特质及要求,结合全市实际,划分‘鼓励’‘倡导’‘规范’‘禁止’四个层级细化规范,实现了正面引导,唱响社会正能量与突出不文明行为规范的双重目标。”市精神文明办有关负责人介绍。


  《条例》的亮点之一是深化弘扬社会主义道德的立法目的。据悉,《条例》对全方位促进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城市建设划分了职责分工,强调市、区县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开展文明单位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一条条饱含民心民意的细则成为市民文明行为的“度量衡”,用法的力量为城市文明建设保驾护航。《条例》的实施,促进全市上下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市民文明素养和城市文明形象。五年来,各部门以此为抓手常态长效推进文明建设,广大市民以此为遵循不断规范自身行为,文明之花处处绽放。


  全民实践融入血脉的文明接力


  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开展义诊服务。


  “麻烦把门口的电动车挪一下,停放到划定区域内。”“门口的垃圾要及时处理一下,不能随意放在这里。”在眉山市区街头随处可见这样的文明劝导,志愿者们走街串巷清扫垃圾、协助交警维持交通秩序……这是眉山市贯彻落实《条例》的缩影。


  “以前赶集是买东西,现在赶集还能享受各类服务,这样的文明实践活动接地气、有人气!”近日,在仁寿县“文明实践赶集日”活动中,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向过往市民发放手册,耐心讲解文明养犬、垃圾分类、文明出行等细则。“过去我们小区里狗粪常见,现在遛狗牵绳、自清粪便成了大家的习惯!”一位老年人感叹。这一幕,正是《条例》颁布施行五周年的生动缩影。


  从“劝不动”到“不用管”的行动自觉,离不开《条例》带来的治理进阶,也印证了法治与文明在这片土地上的共生力。《条例》实施五年来,催生的不仅是行为改变,更是一场城市治理范式的升级。“过去靠嘴皮劝,现在有了法条就是底气。”苏祠街道上游社区工作人员手持《条例》开展巡查时感慨,如今街头遛狗不牵绳的现象已大幅减少,不文明行为鲜少撞见。


  如今,走进餐馆就餐,践行“光盘行动”;开车上路行驶,主动礼让行人;到公园遛狗散步,自觉清理宠物粪便……在《条例》的有力加持下,在依法促进市民文明行为养成、倡导文明行为的推动下,广大市民悄然发现“文明你我”已成常态。


  创新宣导入心入脑的文明共鸣


  今年以来,按《条例》内容要求,市文明办在东坡区教体局侧墙、春熙广场路口墙面、市教体局对面墙体策划创作总面积214㎡的文明城市主题墙绘,作品采取图文结合的形式,生动地阐述条例中的内容。这些“能说会道”的墙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讲文明、树新风”为主题,不仅让城市环境更加美观,更在无声中传递着社会公德、绿色生活等深刻内涵,让市民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与启迪。


  “健身体育伴我行,争做阳光好少年”“垃圾分类齐参与,绿色生活靠大家”在位于东坡区教体局后墙和映天学校之间,一面面色彩斑斓的彩绘文化墙让人眼前一亮。“学生们在上下学途中驻足观看、交流讨论,在耳濡目染中受到熏陶,引导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助力品德修养提升。”教师刘雨欣说。


  文化墙建设是《条例》实施五周年来的生动实践。自《条例》出台以来,市精神文明办多措并举,广泛开展《条例》宣传,统筹多种传播形式,形成立体化、广覆盖的宣传态势。2023年,市精神文明办制作了9条文明新风润眉州公益广告;2024年,开设城市文明专栏,进行线上报道,并更新眉山市民文明手册。


  同时,开展“文明有‘礼’”网络答题活动,题目围绕条例中内容,引导群众进一步学习条例,参与人数达30万人次;策划“先进典型话文明”系列短视频拍摄,共推出15期短视频、15组主题海报,每期围绕条例相关内容拍摄,并在视频结尾加入条例内容。


  五年时光,文明伴随着《条例》施行的脚步,润物无声。如今,走在眉州大地,城乡环境整洁有序、道路交通安全畅通、善行义举蔚然成风、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蓬勃开展……友善的力量在城市中持续汇聚,广大市民的精神风貌昂扬向上。百姓的文明“小习惯”,正改写着城市文明“大风景”。


  (文明眉山)


编辑:杨妍雨
中共眉山市委政法委员会 版权所有